标题 | 时间 |
---|
标题 | 时间 |
---|
1.由于事务所成员们的多重文化背景,我们在中国所努力追求的便是一种既能结合中国国情又能反映国际建筑思潮的建筑。达到这一建筑的途径是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发掘当地的使用特点、施工条件、技术特长,以此为基础借鉴西方的先进建筑技术。只有这样,西方建筑才会积极地融入中国;而中国建筑也才会被世界建筑文化所认同。
----------1999 《公司简介》马达思班的建筑哲学
2.全面细致地了解业主的需求。以高度的责任心及丰富的经验为业主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以敏感的设计和精良的作品来表达业主的精神追求。通过与业主的密切合作建立相互的尊重及信任。为业主提供最健全的服务。马达思班既注重结果又强调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各阶段始终组织得有条不紊,各工种间的协调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及质检制度。马达思班采用最新的设计手段,设计人员对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及三维模型程序应用娴熟。
----------1999 《公司简介》马达思班的服务原则
3. 建筑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建筑师的工作是问题的解决,但是这个传统已经堕落成只沉迷于问题的解决方法,而遗忘问题本身的习性。马达思班的努力是要对这一习性进行改革。我们认为一个问题不会重复出现两次。所以我们从来不接受一个问题,相反我们去发现、分解、定义一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业主是我们发现或者重新发掘一个问题的合作者,这样做的能力来自于我们的策略、规划、建筑、媒体的全面而综合的探索研究,它们之间的多项融合才是问题的真实所在。
----------1999 《公司简介》马达思班的设计思想
4. Strategy 策略,马达思班从对一个问题的所有原因结果的探索出发来寻求一个最有效,最经济的到达目的的途径。策略是想象与理性的结合。它领先于所有组织及设计工作。
Planning规划,规划对马达思班来说是不偏不倚的选择过程,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现存的还是新生的,大的或小的。它是一个既将生活投射在物质形态上,又在形式的组合里激发生活风尚。
Architecture建筑,我们把建筑看成一个对材料、技术及资金的选择组合的过程,我们还把建筑看成一个思想的构成,我们又把它看成一个通过实验并调整获得的知识构成。
Media媒体,建筑是一种表现,但不是表现终端,媒体是建筑的态度及立场的延续。随着我们生活环境变得日益非物质化,建筑必须改革甚至渐渐蒸发来继续承担定义我们环境的职责。
----------1999 《公司简介》对s.p.a.m.的阐释
5. 马达思班对于这样的一个总平面,首先的反应是建立一个空间系统的策略,以侵蚀并摇撼这个规划方案的中心性,这是CCD项目上的第一个策略,之后被称为“中心偏移”,撇开规划方案所强调的中心性,而关注于其下与这个中心性完全相矛盾的潮流。第二个策略是将平面进深最小化,这与典型美国式的商业模式中最大化楼层面积的做法完全相反。这样的策略使得小型的商业零售行为成为可能,从而维护了一种正在日渐消失的多样化传统商业行为方式。
----------2002 《时代建筑》都市巨构――宁波中心商业广场
6. 建筑是一种政治、是一种经济、是生活的全部,并且渗透了其中的每一个部分。建筑师的职责既不是维护完整的建筑地位,也不是对已支离破碎的建筑形式进行重组,而是要设计一个贯穿社会各个环节的轨道,这不是限定,而是贯穿其中,是对社会景观极其关键的构思。 这就意味着建筑学的一个历史性的进程即将到来,即:PLOTECTURE。PLOTECTURE是广袤无边的灵活的轴心,有了这个轴心,它就能够一如既往的追溯和表现社会结构的宏伟蓝图。
----------2003 《时代建筑》建筑无边
7. 一切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我所说的理论不是那种用“主义”来做后缀的思想。我指的是在特定的个人经历及生活变化中建立起的价值观、存在观。大都市的变数是无法系统化的,一系统化就失去了都市的价值。但一个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却绝对应该系统化。我以系统化的生存方式来对待都市的变数,而设计则是这一生活系统化的一种表现而已。任何概念都不简单,简单只是概念必须依从的表达格式。如果我说能在一些设计中成功做到贯彻概念的话,那是因为我选择了简单有系统的工作及表达方式。
----------2004 《城市画报》设计的理论问题
8. 井宇是一次具有实验意义的尝试,主张通过与当地工匠的深入合作,使得传统意义上建筑得以升华、转化,甚至颠覆。这些当地的工人不懂结构图和公制尺寸。他们依靠给定的木材尺寸以及建筑方法中的口令来工作。建筑师必须遵循当地工匠的想法和行为逻辑去组织及协同他们的工作。整个建筑的实施过程中,包括草图、笔记、最重要的是手把手的示范,全部是他用方言来完成的。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人是可以从核心和深处挑战并改变一些事情的。传统,只有通过传统的方式才能打破和再连接。
----------2005 《项目介绍》井宇
9. 做建筑师这个工作,文化身份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代表的作为建筑师的一个价值观。你是一个缔造者,还是一个合成者,还是一个生产者?我认为建筑师的文化身份应该是代理者,他自己不是投资这个建筑的人,也不是使用这个建筑的人。所以他其实是代理了两个人,既代理了投资者,同时也代理了使用者,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难得的角色,也是一个非常难的角色。因为你首先要保证表达方式是你所代理的人希望表达的,同时你表达的结果还得是未来使用者能够接受和能够听得懂的。
----------2006 《时尚家居》 建筑师角色
10. 如果正在中国发生的都市化过程是一种前所未有;如果西方已经完成的城市形态又无法证明它带给了我们完美的生存方式;中国应该为自己创造新的聚活方式,新的都市组织,新的空间价值……世界应该在中国思考新的生存资源观,城市价值观,建筑知识观。让我们思考一种不以城市为结果的都市主义;让我们追求一种不浪费的生存密度;让我们培育一种不颓废的心灵自由。
----------2006 《马清运在新江南水乡国际评审论坛上的发言》不以城市为唯一结局的都市主义
11. 在人类漫长的都市生活历史中,我们目前所认知的城市仅仅陪伴了我们3000年。面对如此漫长而多样化的居住历史,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当代的城市进程所寻求保留的仅仅是最近的城市模式和都市生活方式。这提醒了我们:我们的时代所留给后人的可能是城市保留和生态发展之间化不开的联系。对于城市,存在着两种思想看法:1,城市是根据居住者的欲望逐渐累积而成,它是一个有机体。2,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来源于事先制订好的目标和功能。这两种看法的存在有其明显而有效的原因。我们必须意识到,它们都存在着根本的瑕疵。
----------2007 《2007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城市过期与再生
12. Practice,实践和经验,即动手干活的经历,作为建筑师,只有动手干活才是真正能够积极参与工作的可能性。
Position,立场和站点,在干活的同时我们要有站点,如果没有这个“P”,第一个“P”也就无从存在。
Produce,创造能量,房子不仅仅是房子,还要有创新力和生命力,要考虑对未来城市可能会遭遇的困境,要考虑到城市再生问题。
Projection,投射,永远是今天干活的时候把眼光放在明天或者后天,一直有对未来的投射,这也是为今天工作带来能量或者动力的一个出发点。
Problem,问题,我们在每一个项目工作当中都没有忘掉问题的存在,它让我们坐下来思考或者在理论和判断的价值观上做更多更细的工作。
----------2010-03 《东西南北中展十周年展北京论坛现场对话》马清运的5P哲学
13. 我觉得建筑最大的意义和作用就是在都市性和城市化之间的一种现象。在两者之间,建筑是 一种介质,是一种结点,是一种电容器,连而不接,用距离的能量产生流动。建筑在这个关系中无论是什么物质表达形式,它的核心总是把物质的城市化(或城市化的物质)转化成生活的都市性(或都市性的生活化)。把物质的变成非物质的,这是何种的意义!何等的责任!又是何种“之间”的乐趣!这就是马达思班和我本人工作的能量。
---------- 2010-8 《新民晚报》 乐于“之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