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达思班
  • 项目
  • 团队
  • 资讯
  • 联系
  • 招聘
  • 媒体报道
  • 建筑展览
  • 公司出版
  • 马达语录
媒体报道
标题 时间
MADA S.P.A.M.马清运 2011.07
让空间像酒一样发酵 2011.06
风范意见领袖画卷 之水墨马达思班 2011.06
以诗意的阅读对抗电子时代 2011.03
乐活与“之间” 2011.03
马清运:在故乡建造出最不当地的建筑 2011.01.28
游击建筑师的草图生活 2011.01.18-1.24
山丽水旺城兴 城市与自然的平衡 2011.01.01
专家:世博会建筑有遗憾 2011.01
北京光华路soho 2011
矛盾中自传 2011
马达思班 2011
马达思班 2011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规划精粹 2011
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2010秋季版) 2010.12
东西南北中-十年的三个民间叙事(马达思班、家琨建筑.. 2010.12
另一个、同一个——中国当代建筑的断面-成都巡展 2010.11
标志建筑项目 2010.11
思班艺术基金会 2010.10
跳动的味蕾 葡萄酒第一夫人爱不释口:玉川酒庄 蓝田.. 2010.10
第一届YISHU艺评奖西安揭晓 2010.10
国产酒努力 2010.10
马清运:一个建筑师的红酒产业试验 2010.10
以稀缺度量主流 2010.09
国产黑品乐-玉川酒庄 2010.08
南加州大学中国学院2010年度展 2010.08
黑比诺 新旧世界的对决 2010.08
东西 文化在建筑中相遇 2010.07-08
玉川酒庄:功夫在山水之间 2010.07-08
被保护与被颠覆历史中的未来、君子不器 2010.07
马清运被《商业周刊》评为2009年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设计.. 2010.06.10
中国 china 2010.05
乡土、乡音抑或是乡怨 2010.04
秦岭脚下的风情酒庄 2010.04
马达思班 MADA s.p.a.m. 2010.03
新一轮“酒庄热”来袭 2010.03
MADA s.p.a.m. 马达思班 2010.02-03
2010西安品位生活风向标,马清运:做自己的心灵捕手,.. 2010.02-03
从巴黎到蓝田做农民-艺术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展开 2010.02.20
事务所成立的初衷 2010.01-02
马清运 为家乡设计有世界影响力的建筑 2010.01
From West to China 2010.01
大学无边 2010.01
东方汇景苑 2010
独行者-彭德 2010
只有生产才有意义 2010
西安广播电视中心 2010
马清运:愿为一棵水草 2010
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作品集 2010
先锋建筑在中国 2010
马清运:建筑师一次颠覆性的重组 2010
马清运:建筑是判断城市副中心的第一要点 2009.8.3-8.16
马清运 种植梦想的乌托邦 2009.12
马达思班 2009.12
味蕾和精神的回归 2009.11
被设计的生活 2009.11
桥梓湾水乡里的廊桥遗梦 2009.10.26
都市化不是万能药—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马清运.. 2009.10
系统设计-另眼看建筑 2009.10
库没听过我这个顾问的 2009.10
马清运的100ORDOS 2009.08
质感艺术家 2009.08
实显之-建筑之上的“秦智慧” 2009.08
井宇,光华路SOHO 2009.07
朱家角行政中心 民居与仪式感 FOLK HOUSE AND CE.. 2009.05.06
DESIGN KITCHEN 2009.05
不一样的政府建筑 2009.05
居住理想土地上的家宅 2009.04.10
马清运 玉山石柴 父亲的家 2009.04
ARCHITETTI EMERGENTI IN CHINA 2009.04
北京光华路SOHO 2009.04
故乡的葡萄园,艺术的梦工厂——马清运.玉山葡萄酒庄.. 2009.03
MADAs.p.a.m. 2009.03
beijing:a metropplis straddling past and fut.. 2009.03
建筑设计外的策略和媒体 2009.02.10
The New Face of Design 2009.01
MA Qingyun 2009.01
无乱不作-马达思班的创意哲学;马清运谈建筑教育 2009.01
井宇.马清运 2009
但使主人能醉客 2009
液体的记忆 2009
Le renouveau l’architecture en Chine 2009
QINGYUN MA 2009
MADA s.p.a.m. 2009
父亲宅 2009
MADA s.p.a.m. 2009
MADA s.p.a.m. 2009
另类方式表达城市问题 2008.12.13
马清运的破旧立新 2008.11.17
蓝田玉酒杯+最具有工业感的鞋+中国人本人的筷子+罐.. 2008.11
马清运的葡萄园里种着乌托邦 2008.11
比建筑重要的事太多了-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马.. 2008.11
马清运、种黑品乐的建筑大师 2008.11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08.11
Father's house ,Well Hall Botique Hotel 2008.11
批评家艺术家看好“西安798” 2008.10.14
马达思班专访 2008.10
马达思班建筑师事务所 2008.10
MADA s.p.a.m.(Ma Qingyun) 2008.10
西安蓝田,马清运的后花园 2008.08.21
上海,亚太圈正待崛起的艺术之城——专访“马达思班”.. 2008.08.09
马清运:两个世界里穿梭 2008.08.06
马清运“东西”之美在功效不在尺寸 2008.08
洛杉矶V.S.上海:各自精彩 2008.08
中国建筑师在思考 2008.07
MADE IN CHINA 2008.07
On The Subject of Principal Ma 2008.06
朱家角新意态 2008.04.15
农业智慧 VS 城市再生 2008.03
Shenzhen Biennale 2008.03
城市的再织——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香港篇 2008.02
又一个双年展!——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2008.02
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香港展区揭幕 2008.02
马清运与马达思班机构移动工作平台 2008.02
Two cities,One theme:Expiration and Regene.. 2008.02
建筑先锋:马清运The Pioneer of Construction 2008.02
Ullens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at the f.. 2008.02
Shenzhen Bienale 2007 2008.01
蓝田计划之“玉山东西” 2008.01
被未来“定制”的双年展 2008.01
西安井宇 2008.01
举世有“双”——2007深圳.香港 城市建筑\双城双年.. 2008.01
设计当代对话传统 2008.01
2007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2008.01
为未来行走——记2007深圳香港双城双年展 2008.01
每个人心中的城市 2008.01
城乡绿色生活 2008
从日食到奥运 2008
AUF DER SUCHE NACH IDENTITAT 2008
曲水园边园 2008
陕西蓝田井宇 2008
城市永远在现实与理想之间 2007.12.11
双年展深港双城最抢眼 2007.12.10
深港双城双年展昨盛大开幕 2007.12.09
深港双城双年展开幕 2007.12.09
深港双城双年展昨晚盛大开幕 2007.12.09
追求一种建筑的完美混合 2007.12
秦淮新解,水岸再生 2007.12
马清运:798是“都市过程与再生”的示范区 2007.12
宁波南部商务区 2007.12
西安798在哪里? 2007.11.08
“艺术车间”欲做西安“798” 2007.11.04
Architettura in CINA 2007.11
井宇,用传统颠覆传统 2007.11
还乡 2007.11
2007华侨城创意文化节 2007.10.15
我们期待“城市再生”-2007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蓄势.. 2007.10
马清运出任美国USC建筑学院院长 2007.1.1
2007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 2007.09
农村的想象与再生:人人都设计新农村? 2007.08.15
马达思班 2007.07
西安绿地9号地块商业街/青浦夏阳湖浦阳阁 2007.06
永久性与短暂性的碰撞 2007.04
西安井宇 2007.04
马清运《内疆》 2007.03
马清运:建筑师角色的各种可能性 2007.03
西学东建成就马清运 2007.03
马清运:建筑是我生命的痕迹 2007.02
Global as a matter of course 2007.01.28
地生和数生;没有农村策略就不会有都市策略 2007.01.15
中国建筑师走向国际的动力——评马清运、张永和执掌美.. 2007.01
马清运,矛盾中自转 2007.01
别样的雷同——马达思班设计的上海百联桥梓湾商城 2007.01
反形公共空间 2007.01
MADAs.p.a.m Office SHANGHAI 2003-04 2007
城市再生 2007
Allooksame?Temporary Identity Card 2007
MADA s.p.a.m. 2007
Qingyun Ma 2007
architecture has no languages, just techniqu.. 2007
Shanghai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7
管业 2007
小马哥:从裁缝铺走出的叛逆者 2006.12.28
马清运:南加州大学走马上任 2006.12.27
专访马清运:“明星建筑师只是在面上漂着” 2006.12.27
马清运就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这种燃烧的“.. 2006.12.21
China's Creative Spirit 2006.12
Jade Valley Mill玉川东西 2006.12
domus+马清运 2006.12
游弋在酒与建筑中 2006.11.16
MADA—Brücke ins 21.Jahrhundert schlagen 2006.11
Participants:Qingyun Ma 2006.09
马达思班 地景建筑 2006.07
被建筑的能量撞击——目击青浦新城大师讲坛 2006.06.12
It should not be a socialist skeleton on w.. 2006.06
批判的眼光 直面当代中国建筑 2006.05.15
超越“中国当代”展 2006.05
中国年青前卫艺术家 2006.05
马清运:思考创意地产的持续价值 2006.05
Tussen mondialisme en individualisme Chinese .. 2006.05
东方汇景苑 2006.04
马清运和他的建筑理念 2006.04
Verrassemde architectenbureaus in de Chinese .. 2006.04
源自社会目标的追求 2006.03.20
马清运的时尚酒产业 2006.03
归田不解甲的马清运 2006.02.17
乡居与醉 2006.02
乡村建筑:守候在两端——建筑师谢英俊、马清运面对乡.. 2006.01.13
Chinese Creative Spirit 2006.01
颠覆的瞬间 2006.01
宁波老外滩 2006.01
MADA s.p.a.m. 2006.01
water and stone 2006
For Design Savvy Consumers, A Wave of Styl.. 2006
亚洲建筑推动奖获奖建筑师介绍 2005年3-4月号 总第31期
马清运:建筑无真理 2005.12.05
House in lantian 2005.11
a turning point-STONE AND WATER 2005.10
2003-2004年优秀建筑艺术作品 2005.10
宁波实践 2005.09
STONE HAVEN 2005.08
灵巧的空间变换:记MADA spam的新办公室(上) 2005.08
MADA on Site/MADA spam, Shanghai 2005.06.24
权宜建筑-青年建筑师与中国策略 2005.06
因父之名 与父一代分道扬镳 2005.05.11
论坛特邀建筑师与规划师 2005.05
用各自感悟,诠释“新水乡”——四著名设计师谈尚都里.. 2005.04.06
100 管理精英 2005.03.04
MADA s.p.a.m. 2005.03
制约与创造——城市建设管理者、业主、建筑师的对话 2005.03
商都—商业,刷新都市 2005.02
激变中国--2004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建筑文化.. 2005.01
传统状态中的现代策略——上海青浦曲水园边园 2005.01
Chinesische Insel 2005
马达模型 2005
对话(系列1-12) 2005
百岛园HIP 2005
Chinese Brand Architects 马清运 2004.9
有情江南—关于“新江南水乡”的对话与争论 2004.12.31
不以城市为唯一结局的都市主义 2004.12.25
曲水园边园 2004.12
“鸟巢”的减支派与保全派之争 2004.11.19
上海-同济-上海 2004.11.18
华远 H.I.P 锁定“创意产业 2004.11
谁引领设计市场潮流,业主还是建筑师? 2004.10.18
古典园林 新式生存 2004.10.11
曲水园走进城镇居民生活 2004.10.07
采访马清运:高密度的建筑与活动造就和新的都市状况 2004.10.01
Father’s House in Jade Mountain 2004.09.01
马清运:建筑艺术是最靠不住的 2004.08.30
回到上海马清运:我只对历史和生活感兴趣 2004.08.30
只抓表面和细节不可能设计出好建筑 2004.08.13
新江南水乡—— 一种中国式的城市状态? 2004.08
Class Houses 2004.07
MADACITY 2004.06
马清运:“批判性偏执妄想方法“的建筑制造者 2004.06
关于父亲宅的自述 2004.05
如何在中国发展业务——给那些有胆识有决心的人的热.. 2004.04.25
FUTURE PRESENT A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 2004.03
The MADA Volcano 2004.02.27
马清运:柏林归来 2004.02.23
美丽的生活 2004.02.20
建筑无边,危险与愉快共存 2004.02.16
中国建筑师马清运惊艳柏林 马清运:为都市中国设计建.. 2004.02.12
展示非定式策略“马达现场”建筑展在德开幕 2004.02.06 第208期
城市展览――宁波城市建设展览馆 2004.02
中国城市建筑的高速发展—访问马达思班马清运 2004 .12
“A City Without Leftovers” A Conversation .. 2004
Casa en el valle de Jade, Lantian (China).. 2004
中国本土建筑师 2003.12.10
Father's House in Jade Mountain 2003.12.01
海口变脸 2003.12
Qingyun Ma blazes a new trail for innovat.. 2003.12
从天一阁到天一广场——关于传统与现代、延续和冲突的.. 2003
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年鉴 2003
走过了模仿西方 土木回家 2002.8.29
How China's artchitects are forging a new .. 2002.12.26
中国建筑师缺乏修养? 2002.12.19
土木回家: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图书馆 2002.10.20
外滩和它倡导的生活 2002.09.01
Library for Zhenjiang University, Ningpo Cam.. 2002.09
马达思班的新办公室——“反物质”策略 2002.06.25
都市巨构—宁波中心商业广场 2002.05
西方教育思想及校园建筑——新校园建筑溯源 2002.02
宁波老外滩演义品味 2002
中国宁波市江北外滩北段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性开发计划 2001.12.20
中国“土木”亮相柏林 2001.10.12
Bar ‘M16’IM Xidan Kultur-und Einkaufszentru.. 2001.09
5+1:中国建筑展在德国 2001.09
出售建筑的建筑——房地产售楼处 2001.05
建筑展览
标题 时间
聚散展 2009
马达十周年 2009
M8 In China 2009中国当代建筑展 2009
鄂尔多斯进行时 Ordos Now 2009
2007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2007.12
西安马达思班模型展 2007.01
西安美术学院作品展 2007
纺织城艺术区开放展 2007
西安文献展第二次展“自助餐展” 2007
西安文献展 2007
2007模型巡展 2007
西安马达思班模型展 2006.12
CHINA POWER STATION 系列展览 2006.10
ALLOOKSAME中日朝当代艺术家联展 2006.10
全球华人设计成就展-空间艺术设计邀请展北京华人展 2006.09
《建筑新潮流》世界巡展希腊首站 2006.06
上海-海上展 2006
广州三年展 2005.11
马达现场•马达思班建筑作品欧洲巡展 2005.04
马达思班建筑作品欧洲巡展 2004.07
马达思班建筑作品欧洲巡展 2004.02
中法文化交流建筑展览 2003.06
第八届国际建筑展-威尼斯双年展 2002.09
“土木”回家展 2002
“土木”中国年轻建筑师六人展 2001
公司出版
标题 时间
马达图图 2009
西安马达模型 2006.12
马达模型 2005.10
百岛园HIP 2005
城市再造 2002.11
马达语录

1.由于事务所成员们的多重文化背景,我们在中国所努力追求的便是一种既能结合中国国情又能反映国际建筑思潮的建筑。达到这一建筑的途径是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发掘当地的使用特点、施工条件、技术特长,以此为基础借鉴西方的先进建筑技术。只有这样,西方建筑才会积极地融入中国;而中国建筑也才会被世界建筑文化所认同。

----------1999  《公司简介》马达思班的建筑哲学

 

2.全面细致地了解业主的需求。以高度的责任心及丰富的经验为业主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以敏感的设计和精良的作品来表达业主的精神追求。通过与业主的密切合作建立相互的尊重及信任。为业主提供最健全的服务。马达思班既注重结果又强调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各阶段始终组织得有条不紊,各工种间的协调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及质检制度。马达思班采用最新的设计手段,设计人员对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及三维模型程序应用娴熟。

----------1999  《公司简介》马达思班的服务原则

 

3. 建筑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建筑师的工作是问题的解决,但是这个传统已经堕落成只沉迷于问题的解决方法,而遗忘问题本身的习性。马达思班的努力是要对这一习性进行改革。我们认为一个问题不会重复出现两次。所以我们从来不接受一个问题,相反我们去发现、分解、定义一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业主是我们发现或者重新发掘一个问题的合作者,这样做的能力来自于我们的策略、规划、建筑、媒体的全面而综合的探索研究,它们之间的多项融合才是问题的真实所在。

----------1999  《公司简介》马达思班的设计思想

 

4. Strategy 策略,马达思班从对一个问题的所有原因结果的探索出发来寻求一个最有效,最经济的到达目的的途径。策略是想象与理性的结合。它领先于所有组织及设计工作。

Planning规划,规划对马达思班来说是不偏不倚的选择过程,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现存的还是新生的,大的或小的。它是一个既将生活投射在物质形态上,又在形式的组合里激发生活风尚。

Architecture建筑,我们把建筑看成一个对材料、技术及资金的选择组合的过程,我们还把建筑看成一个思想的构成,我们又把它看成一个通过实验并调整获得的知识构成。

Media媒体,建筑是一种表现,但不是表现终端,媒体是建筑的态度及立场的延续。随着我们生活环境变得日益非物质化,建筑必须改革甚至渐渐蒸发来继续承担定义我们环境的职责。

----------1999  《公司简介》对s.p.a.m.的阐释

 

5. 马达思班对于这样的一个总平面,首先的反应是建立一个空间系统的策略,以侵蚀并摇撼这个规划方案的中心性,这是CCD项目上的第一个策略,之后被称为“中心偏移”,撇开规划方案所强调的中心性,而关注于其下与这个中心性完全相矛盾的潮流。第二个策略是将平面进深最小化,这与典型美国式的商业模式中最大化楼层面积的做法完全相反。这样的策略使得小型的商业零售行为成为可能,从而维护了一种正在日渐消失的多样化传统商业行为方式。

----------2002  《时代建筑》都市巨构――宁波中心商业广场

 

6. 建筑是一种政治、是一种经济、是生活的全部,并且渗透了其中的每一个部分。建筑师的职责既不是维护完整的建筑地位,也不是对已支离破碎的建筑形式进行重组,而是要设计一个贯穿社会各个环节的轨道,这不是限定,而是贯穿其中,是对社会景观极其关键的构思。 这就意味着建筑学的一个历史性的进程即将到来,即:PLOTECTURE。PLOTECTURE是广袤无边的灵活的轴心,有了这个轴心,它就能够一如既往的追溯和表现社会结构的宏伟蓝图。

----------2003 《时代建筑》建筑无边

 

7. 一切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我所说的理论不是那种用“主义”来做后缀的思想。我指的是在特定的个人经历及生活变化中建立起的价值观、存在观。大都市的变数是无法系统化的,一系统化就失去了都市的价值。但一个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却绝对应该系统化。我以系统化的生存方式来对待都市的变数,而设计则是这一生活系统化的一种表现而已。任何概念都不简单,简单只是概念必须依从的表达格式。如果我说能在一些设计中成功做到贯彻概念的话,那是因为我选择了简单有系统的工作及表达方式。

----------2004 《城市画报》设计的理论问题

 

8.  井宇是一次具有实验意义的尝试,主张通过与当地工匠的深入合作,使得传统意义上建筑得以升华、转化,甚至颠覆。这些当地的工人不懂结构图和公制尺寸。他们依靠给定的木材尺寸以及建筑方法中的口令来工作。建筑师必须遵循当地工匠的想法和行为逻辑去组织及协同他们的工作。整个建筑的实施过程中,包括草图、笔记、最重要的是手把手的示范,全部是他用方言来完成的。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人是可以从核心和深处挑战并改变一些事情的。传统,只有通过传统的方式才能打破和再连接。

----------2005 《项目介绍》井宇

 

9. 做建筑师这个工作,文化身份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代表的作为建筑师的一个价值观。你是一个缔造者,还是一个合成者,还是一个生产者?我认为建筑师的文化身份应该是代理者,他自己不是投资这个建筑的人,也不是使用这个建筑的人。所以他其实是代理了两个人,既代理了投资者,同时也代理了使用者,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难得的角色,也是一个非常难的角色。因为你首先要保证表达方式是你所代理的人希望表达的,同时你表达的结果还得是未来使用者能够接受和能够听得懂的。

----------2006 《时尚家居》 建筑师角色

 

10. 如果正在中国发生的都市化过程是一种前所未有;如果西方已经完成的城市形态又无法证明它带给了我们完美的生存方式;中国应该为自己创造新的聚活方式,新的都市组织,新的空间价值……世界应该在中国思考新的生存资源观,城市价值观,建筑知识观。让我们思考一种不以城市为结果的都市主义;让我们追求一种不浪费的生存密度;让我们培育一种不颓废的心灵自由。

----------2006  《马清运在新江南水乡国际评审论坛上的发言》不以城市为唯一结局的都市主义

 

11. 在人类漫长的都市生活历史中,我们目前所认知的城市仅仅陪伴了我们3000年。面对如此漫长而多样化的居住历史,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当代的城市进程所寻求保留的仅仅是最近的城市模式和都市生活方式。这提醒了我们:我们的时代所留给后人的可能是城市保留和生态发展之间化不开的联系。对于城市,存在着两种思想看法:1,城市是根据居住者的欲望逐渐累积而成,它是一个有机体。2,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来源于事先制订好的目标和功能。这两种看法的存在有其明显而有效的原因。我们必须意识到,它们都存在着根本的瑕疵。

----------2007 《2007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城市过期与再生

 

12. Practice,实践和经验,即动手干活的经历,作为建筑师,只有动手干活才是真正能够积极参与工作的可能性。

Position,立场和站点,在干活的同时我们要有站点,如果没有这个“P”,第一个“P”也就无从存在。

Produce,创造能量,房子不仅仅是房子,还要有创新力和生命力,要考虑对未来城市可能会遭遇的困境,要考虑到城市再生问题。

Projection,投射,永远是今天干活的时候把眼光放在明天或者后天,一直有对未来的投射,这也是为今天工作带来能量或者动力的一个出发点。

Problem,问题,我们在每一个项目工作当中都没有忘掉问题的存在,它让我们坐下来思考或者在理论和判断的价值观上做更多更细的工作。

----------2010-03 《东西南北中展十周年展北京论坛现场对话》马清运的5P哲学

 

13. 我觉得建筑最大的意义和作用就是在都市性和城市化之间的一种现象。在两者之间,建筑是   一种介质,是一种结点,是一种电容器,连而不接,用距离的能量产生流动。建筑在这个关系中无论是什么物质表达形式,它的核心总是把物质的城市化(或城市化的物质)转化成生活的都市性(或都市性的生活化)。把物质的变成非物质的,这是何种的意义!何等的责任!又是何种“之间”的乐趣!这就是马达思班和我本人工作的能量。

---------- 2010-8  《新民晚报》 乐于“之间”生活

English / 中文
© MADA s.p.a.m.